编者按:2023年6月21日,沈阳农业大学教学督导室主办的《教学督导信息》(【2023】(第75期)总第256期)以《鲜活生动的课堂思政案例,启发互动的课程教学模式》为题,介绍了开云手机网页登录年玉欣老师主讲的《园林花卉学Ⅱ》教学经验和督导老师的体会,供大家学习借鉴。现予全文转发。
鲜活生动的课程思政案例,启发互动的课程教学模式
--介绍林学院年玉欣老师《园林花卉学II》实验课的教学特色
督导员 张秀然
2023年春季学期,林学院年玉欣老师为2021级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讲授《园林花卉学II》实验课。这门课是风景园林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共32学时。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年老师案例教学应用的比较多、比较鲜活、而且思政元素颇有魅力,这里归纳总结一下供大家学习与参考。
一、鲜活生动的课程思政案例教学
1.介绍校属植物园历史---传递专业情怀
校属植物园是林学院最重要的校内教学实习实训基地,有多个实验和实习课在此完成。年老师给这届学生在植物园上的第一次课,向学生们这样介绍:植物园位于校园西部,占地面积353亩,坐落于天柱山西南麓、浑河北岸,东与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相望,满堂河自园中流过,是国内较少的建在校园内的大学附属植物园。该植物园由我校园林专业的创始人章守玉先生组织创建于1958年,主要用于植物标本引种和为林学、园林、风景园林等多个专业提供实践教学服务。多年来,由于植物园处于长白、蒙古、华北三大植物区系交汇带,具备引种的区域优势,园内收集了东北红豆杉、日本厚朴、水杉等木本植物45科109属281种;收集芍药、地被菊等宿根花卉110种、60余个品种;收集草坪与地被植物20种;收集含笑、白兰花等温室植物100余种。通过教学基地历史和现状的介绍,宣扬了校属植物园的蓬勃生机和热爱专业的情怀,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2.讲授“桃李芬芳”牌匾由来---传承校园文化
在植物园的凉亭中央有一牌匾,是我校著名水稻专家杨守仁教授亲笔题写的“桃李芬芳”匾额。年老师经过查找资料,了解到“桃李芬芳”牌匾的由来。在给学生上实验课的过程中,必须经过这个地方,她能详细地向学生讲清楚牌匾的由来。1987年沈阳农业大学建校35周年之际,学校领导决定重新规划和修建植物园。园林专业宋守信主任找到杨守仁教授,让他为植物园题字,杨教授当即同意,决定写“桃李芬芳”四个字,当时杨教授不同意落款写他的名字,他真的不慕虚荣,不为名利。最后经过商量,写上“先生题字 后生镌刻”以及年月日。在建校35周年之时牌匾挂在沈农植物园小长廊中圆形门的上面。1991年以后发现牌匾没有了,不知去向。2012年沈农建校60周年之际,有校友提出这块牌匾的事,也有教师提出能否恢复原来的模样,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经多方努力促成了这件事。这次落款写上杨守仁三个字,所以两次牌匾落款不同。植物园已经走过65年的风雨,林学院经过一代又一代教师们的辛勤培育,植物园不仅成为重要的校内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并在2021年获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和沈阳市科普基地,是沈农人的骄傲。希望学生热爱母校,利用来之不易且得天独厚的实习条件,学好园林植物相关的知识,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年老师能够掌握时机,适时将校园文化融入课堂,触动灵魂,启迪思想,提高校园文化传承与学科知识的契合度。
3.介绍马蔺与端午粽子---激发爱国热情
临近端午节,年老师给学生这样介绍:马蔺,俗称马莲,是一种常见的宿根花卉,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它代表着生机盎然、坚韧不拔。马蔺是一种纤维含量很丰富的植物,可供造纸及编织工艺品,也是中国东北最常用的粽子绑绳。提到粽子,大家就会想到端午节,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在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因楚王的昏庸,自己满腹爱国情怀却无法为国效力,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百姓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用粽叶包裹食物扔进江中,之后形成了端午食粽的风俗。这个思政元素既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使学生对马蔺的条形叶和富含纤维的特点印象深刻。
4.介绍萱草与母亲花---培养感恩之情
萱草又称忘忧草,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中国古代,游子在远行之际,会在母亲居住的北堂前栽种萱草,希望母亲看到萱草,可以排解对游子的思念之苦,忘却烦忧。因此,萱草就成了专属于中国的母亲花。如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门望,不见萱草花”就表达了慈母思子之情。这个思政元素以“北堂植萱”的民俗来倡导学生爱母、孝亲;同时也使学生记住了萱草耐半阴的生态习性。对于形态相似的植物,年老师总是引导学生多进行比较和区分,通过自己动脑比较,把相似的花卉区分开,而且对花卉的形态也记得更牢。通过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使其能够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变成自己可以灵活运用的个人能力。
二、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1.以讲解花卉识别方式--- 引发学生思考
在讲到植物识别类时,传统的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是直接讲授每种植物的科、属、形态特征和用途等,这种方法比较乏味无趣,而学生在此类实验课上的习惯做法是看一眼植物,然后埋头记录讲解内容,再用手机拍几张照片,很少与植物“亲密接触”,这种机械的方法很难使学生在脑海里对这种植物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学习效果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年老师在园林花卉识别的实验课中,先以几种花卉为例,从科、属、生活周期、形态特征、习性、园林用途几方面展开,通过这些方面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学到的每一种花卉都是饱满的、立体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园林植物认知习惯。然后采用随机提问和启发性、互动性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触摸、解剖或亲自闻一闻、尝一尝园林花卉,使学生学会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并表述每一种花卉的茎、叶、花、果等器官特点,然后再对学生的表述进行纠正和补充讲解,把学生不易观察到的重要识别特征一一展示给学生,必要的时候给学生做简单的解剖,以便学生对其质感、形态和味道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层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将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实现了授课过程的动态性。
2.以观看实际场景--- 培养学生思辨
当讲到花卉的生态习性和应用形式时,她会以实际看到的花卉应用场景为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当前的应用效果如何,是否合理,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例如讲到玉簪属花卉时,她以植物园中应用在全光下和林地边缘的玉簪属花卉为对象,引导学生结合理论课讲过的内容,观察和思考不同应用环境下的玉簪属花卉表现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不同,应用时要考虑哪些问题。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全光下的玉簪属花卉,植株不健壮,且叶片常会出现叶缘焦枯的现象;而在林地边缘生长的玉簪属花卉多生长良好,其主要原因与光照条件有关,玉簪属花卉多为喜阴植物,忌强光直射,因此在应用中,适宜将其植于林下作地被,或栽植于建筑物北面。再如,讲到蜀葵的园林应用时,她引导学生从各种花卉应用形式的特点、蜀葵的株高与开花特点等角度入手,思考其适宜的应用形式:蜀葵株高近2米,且花朵多腋生,由植株下部至上部次第开放;而花坛植物的特点是株丛低矮,开花时花朵覆盖枝叶,花期一致,因此蜀葵不适合作花坛;但是在建筑物前或墙垣前丛植、列植,或在花境中作背景材料却非常合适。在讲到穗花婆婆纳与林荫鼠尾草这两种易混淆的花卉时,她引导学生从茎的形态、叶形与叶色、花序与花冠类型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年老师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多走出校园,组织学生去室外典型绿地进行实景案例的收集和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园林花卉形态的理解与记忆,并对花卉的不同应用形式做出客观评价,为今后的园林花卉应用积累经验。
3.以课程教学QQ群---生生师生互动
为了便于与学生交流和联系,年老师建立了课程QQ群,在QQ群及时发布关于实验课程及园林花卉相关的文件、照片、视频或链接。有时,由于节气或天气原因,导致学生有些花卉照片拍摄得不理想,她会把自己拍过的照片补充到QQ群里,供学生参考。日常生活中,她会不时地拍一些园林植物发到群里,或提问或分享。学生也经常通过QQ群或私信的方式问她一些关于园林花卉识别或栽培方面的问题,她总是在工作之余热心地为学生解答。QQ平台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途径,也使老师与学生增进了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既有老师与学生的交往,也有学生之间的讨论,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究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对知识、理论的学习和理解。
年玉欣老师的课程思政案例教学鲜活、生动,启发互动式的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其教学模式值得学习借鉴。(文稿/沈阳农业大学第十一届教学督导室([2023](第75期)总第256期 编辑/高慧淋)。